中国文化,具有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此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对于人的生命,有一种理想的期许,即希望这世上的每一个个体,都能通过对道的体悟与艺的践行,成为一有道有艺、文质彬彬的君子。有文有质,文质兼美,即是有内质有外美,即是有道有艺。古代对于士君子的要求是“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胸襟器识为先,才情文艺为辅。孔子也说“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心之所向是为“志”,“志于道”,则是以对道的追求与实现为人生的根本趋向。“游于艺”,则是悟道之自由精神在技艺形器层面的落实,其特征是“游”,如庖丁解牛,游刃于虚,以自由无碍之心灵作精神遨游之游戏。
上述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对于中国艺术影响至深。有道有艺,方为君子, “琴棋书画”,作为艺术,成为士君子的必备修养。君子习艺,也并不单纯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由艺悟道,经由艺的自由操作而实现对道的体悟,由生理生命的自由操练而实现精神生命的自由超越。
绘画本为存形,但与中国古代的其它艺术一样,中国画的审美理想则是为了“澄怀观道”。
雪峰绘画,出于至性,有天赋,有感觉,其画面温润和雅、清逸淡远,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情调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这与他对中国画的深刻理解及对“道”的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
雪峰在青少年时期即显露绘画天赋,在线与形上体现出极好的灵性和感觉,并频频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比赛中获奖。但雪峰并不满足于此,锲而不舍的“求学”“问道”,成为雪峰一路走来,迄今为止最为鲜明的人生轨迹。
“求学”、“问道”需要契缘合性,需要真正高明的老师引路。雪峰硕士阶段师从南京师范大学著名工笔人物画家黄柔昌先生,可谓契缘,亦符合雪峰自始即显露的灵动清逸的笔墨本性。雪峰的工笔人物画大得乃师风范,其现代仕女画精妙入微、清逸淡远,画面渗透着静谧和诗意的情调,画中的现代都市女性,或俯首冥想,或独自徘徊,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并不与观者发生关系,也不在意观者投向她们的目光。她们就那样自在的美着,优雅地沉浸在梦幻的世界里。这样的意象是迷人的,笔调的轻柔和灵性、设色的清润和淡雅,则有力的协调着梦幻而静谧的氛围。
雪峰硕士毕业,即入职江苏省文联,策划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在策展的过程中阅读中国当代艺术这部大书,同时考入东南大学,师从著名艺术史学者张道一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文人画观影响下的工笔人物画》,体现了雪峰对中国画特质的深入思考,文人画的观念也给予雪峰以深刻影响。雪峰在博士论文中对宋代著名文人画家李公麟的绘画有重要理解并有深入阐述,这对其日后的绘画创作产生深刻影响。李公麟绘画以佛道人物见长,人物白描,淡毫轻扫,线质美妙,如幽人胜士,不染凡尘。受其影响,佛道人物也成为雪峰日后绘画的重心所在,且与写意山水结合,佛道人物置于山水背景中,形成一系列“问道”主题的山水人物画,富有人文内涵。如“林泉问道”系列,在高山流水、乔松野鹤的背景中,一清隽老者拄杖问道,对面高士背手仰天,似在沉思,其身后二童子面有笑意,亲密私语……白云皑皑,清流潺潺,画面纯净而安和,温润而松灵,令人悟入一无言而静谧的世界,灵魂为之净化。
“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之美通于仁智之乐,澄怀观道以悟造化之机,这也是雪峰绘画的精神指向吧。
博士毕业以后,雪峰来到中央美院做博士后工作,合作导师为著名美术考古专家郑岩先生。郑岩先生学术功力深厚,对汉唐墓室壁画的研究尤为精深,且其学术格局具有国际视野,这让雪峰受益匪浅。雪峰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即为汉唐墓室壁画研究,这一研究既开拓了雪峰的学术视野,也开拓了其艺术视野,使其道艺更趋精深。
雪峰曾说:“中国文化中最为核心的词汇为道,千百年来,读书人都以求道为立身处世的第一要义……对我而言,亦是茫茫众生中的一个求道者,绘画只是我求道的一种手段,在尺幅绢素之间经营宇宙生命的意象进而体验万物的规则。我认为悟道并非求道的终极目的,将悟道的体验落实于生命之中,让精神走向更高级的自由才是修道的价值所在。”
正是有着这样的人生觉悟,雪峰才会一直在求学问道的路上锲而不舍,成为一有道有艺的彬彬君子,也正由于丰厚的学养和深厚的艺术感悟,才让雪峰在中国美术馆的工作中成功策划了具有非凡影响的“搜尽奇峰——20世纪中国山水画选展”。
2014/10/30 于北京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